本文作者详实的讲述了自己备考MBA的整个过程,从对自己优劣势的分析出发结合自己的可用时间制定了一整套学习的计划和方法。同时作者也全面记录了复试的整个过程,值得每一个备考MBA的学子借鉴。
自2000年从学校毕业以来(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类专业),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前程迷茫。我一直妄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感觉到因为客观环境的现实制约,我屡屡受挫。应该说,我有一个也算不错的工作(虽然我总认为并不算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我觉得我的能力在其中甚至没能发挥到我的十分之一。而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安逸工作的女子。
我还记得大四的时候徘徊在出国念书、考研、保研、找工作等各种选择中,然而好像这一切都同时悬而未决。那种迷茫的感觉很难受。我最后下了决心:先找工作吧,再去想其他的事情。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条路线:找个背景很牛的工作,然后以这样的工作经历申请国外知名的MBA课程。
工作了三年,我遇到了一些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选择和挫折,当时的我突然变得非常消沉。甚至突然很想找个我能钦佩的人对他(她)说:我是一匹千里马,做我的伯乐吧!这种挫折感折磨了我两年多,甚至侵蚀了我开朗乐观的生活,减少了我无忧无虑、天马行空的思想。我知道,这种挫折感其实来自于自己从前走的太顺利的路、太乖巧的经历以及现在遇到的不尽完美。期间,我想过一些解脱的方式,也尝试证明过自己自大学毕业后还能残存下来的能力。
应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吧,棱角也就这样慢慢被磨平了。在这段对自己生活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挫折感对我的鼓励作用竟是那样大。
2002年10月份的时候,我才算是开始知道国内MBA考试的情况。10月初的时候见了一个校友,他刚从美国念完MBA回来,在国内痛苦地找工作,却屡屡受挫。也同样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个师姐,从美国回来探亲,我从她那得到了一些教诲。这两次谈话对我的冲击很大,甚至是180度改变了当初的我想出国念书的想法。我突然之间找不到方向了。有一种焦虑的感觉,每天抓乱我的情绪。
11月份初的时候与一位挚友讲电话,聊梦想,聊感情,聊到我们两个都流了一晚上的眼泪。她是为痛苦的准备出国念书的过程而迷茫,我是为了岁月流转那么快而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感到悲哀。也就是那次,我得知了一些同届毕业的同学在准备MBA入学考试,有几个已经是准备了大半年了。一夜失眠,同时,也是这一夜的失眠让我想清楚了自己要走的路。就这样,我算是开始了自己准备MBA联考的路。
“让我来好好看看我还能有什么样的能力来做点什么样的努力吧!”——摘自2002年11月日记
备考时间和备考能力分析
11月初,我开始分析备考时间的紧迫性和自己的备考能力
1、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每天下班后的晚上,周六、日。
2、学习基础分析:
[英语]
劣势:将近三年未使用,忘得很厉害。
优势:①大学英语基础不错,词汇量比较大;②口语和听力基础很好mba考研经验,有外事活动经历。③经常听CRI(ChinaRadioInternational),经常上经济学家网站读点东西。④在毫无学习准备的状态下报考了5月份的TOEFL考试并且得了六百多分。
分析结果:在时间紧迫的状况下,可以分配很少的时间来对待英语mba考研经验,甚至可以不担心因为没时间复习而拐掉了这门科目的考试。需要注意的是怎样很快接触考试用英语。
[数学]
劣势:①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未接触过,基本从头脑中清空(这是所有备考人员都有的问题)②能用来复习的时间太少太少(这是最让我担忧的问题)。
优势:①对数学(理科类)的感悟能力较强;②大四时曾有考研准备的经历,当时对数学学得不错;③记忆力比较好。
分析结果:如果能投入点学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课本的复习,并且花上一段时间做题,应该能不算太费力地捡拾起多年前的那种读数学题的感悟力。